為什麼要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?
- Charlotte Writing
- 2024年3月13日
- 讀畢需時 8 分鐘
已更新:2月8日
*所有內容及圖片嚴禁任何形式轉載
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。這不僅關乎孩子的學業成就,更關係到他們未來面對挑戰、實現自我的能力。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,我們責無旁貸,要用心引導,悉心培養。
【本文要點】
- 營造開放、互動的家庭氛圍,鼓勵表達與質疑
-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觀察與思考習慣
- 通過閱讀拓展視野,點燃思考的火花
- 借助寫作梳理思路,提升邏輯思辨能力
- 在家庭討論中學會換位思考、獨立判斷
- 將思維訓練融入親子游戲,寓教于樂
嚴禁轉載聲明:本網站所存在的一切知識產權,屬於我們所有,或已合法地特許給我們在本網站上使用。由適用法例所授予的一切權行,茲在此予以保留。除我們給予特許外,閣下不得以任何形式及方式,創立衍生作品、下載、翻印、複製,或節錄我們的故事或文章內容放在其他網站圖利。

鼓勵質疑,培養批判性思維
在我的英文寫作課堂上,我常常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,哪怕是質疑課文中的某個論點。記得有一次,當我們學習一篇有關環保的說明文時,文中提到「為了減少汽車尾氣排放,人們應該少開車,多步行」。這時,學生Marcus舉手提問:「Miss Charlotte,步行雖然環保,但對於上班族來說,恐怕很難做到天天走路上班吧?」Marcus的問題一針見血,讓全班同學陷入了沉思。
這正是一個培養批判性思維的絕佳時機。於是我鼓勵大家展開討論:「Marcus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。那麼,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環保之舉呢?」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,想出了諸如「拼車上下班」、「選擇新能源汽車」、「多乘坐公共交通」等切實可行的建議。
在討論中,學生們學會了換位思考,學會了質疑權威,學會了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。這樣的批判性思維,正是在一次次「為什麼」的發問中孕育而生的。作為教師和家長,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於提問、敢於質疑,這是獨立思考的起點,更是創新的開端。

培養觀察與思考的習慣
在以往多年的學校教學生涯中,我深深體會到觀察力和思考力對孩子語言學習和思維發展的重要性。因此,我常常鼓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觀察與思考的習慣,用心體味生活的點點滴滴。
記得有一年,我帶領學生們參加了一次郊遊活動。在大自然的懷抱中,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。我鼓勵他們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,並提出自己的疑問。一個學生注意到,同一棵樹上的葉子,有的枝葉茂盛,有的卻稀稀疏疏。於是,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:「為什麼同一棵樹上的葉子長勢不一樣呢?」
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切入點。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,想想可能的原因。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,孩子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:「是不是陽光照射不均勻導致的呢?」「會不會是因為養分運輸不平衡?」「是不是蟲害造成的?」......在我們的引導下,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,提出自己的假設。這個過程,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觀察力,更啟發了他們的思考力。
通過這樣的觀察與討論,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中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的方法。他們明白了,生活處處有學問,觀察得越仔細,收穫就越豐富。這種由觀察引發思考的習慣,日積月累,必將成為孩子們思維成長的沃土。
作為教師,我時常建議家長要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,引導孩子觀察世界、思考問題:在散步時讓孩子尋找不同形狀的樹葉,在烹飪時與孩子一起探討食材的變化,在閱讀時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疑問......讓觀察和思考融入生活的點滴,讓求知的心永駐孩子的心間,孩子的大腦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。

在閱讀中點燃思考的火花
閱讀,是開啟智慧的鑰匙。在英文閱讀教學中,我經常帶領學生閱讀一些富於思辨性的文章,引導他們進行多角度思考。舉個例子,我們曾經學習過一篇有關「學校需要校服嗎」的議論文。文章列舉了校服的幾大好處,如「培養歸屬感」、「減少攀比之風」等。
為了啟發學生的思考,我提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:「文中說校服可以培養歸屬感,你怎麼看?」「除了文中提到的,你認為校服還有哪些利弊?」學生們踴躍發言,有人指出「校服雖然能培養集體感,但也可能抑制個性發展」,也有人補充「校服方便學生穿著,可以節省選擇衣服的時間」......在一番思想的激盪後,學生們對校服問題有了更全面、更客觀的認識。
閱讀後的討論與思辨,讓枯燥的文本變得鮮活起來。通過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,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,批判性思維也得到了提升。作為老師,我時常建議家長多給孩子選擇一些啟發性的讀物,如科普讀物、歷史傳記等,並在閱讀後與孩子展開討論、交流心得。讓書香薰染,讓智慧常伴,孩子的思想必將在閱讀中茁壯成長。

借助寫作梳理思路
寫作是思考的延續。在寫作的過程中,我們梳理思路、表達觀點、建構邏輯,這無疑是對思維能力的極大鍛煉。因此在學校教學時期,我已經十分注重寫作訓練,並通過寫作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。
曾經,我佈置了一次議論文寫作任務,題目是「學校應該開設哪些選修課」。在寫作前,我引導學生們集思廣益,圍繞這一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有的學生提出應該開設更多的體育類選修課,鍛煉身體;有的認為藝術類課程更重要,陶冶性情;也有的主張開設社會實踐類課程,增強動手能力......
討論結束後,學生們開始動筆寫作。在寫作過程中,他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觀點,選取恰當的論據,合理地組織段落。這個將思路轉化為文字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。學生Natalie的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她先指出開設選修課的必要性,然後提出應該均衡設置不同類型的選修課,最後利用舉例論證的方法,說明了綜合選修課的益處。Natalie的文章條理清晰,論證充分,體現出了不錯的邏輯思維能力。
寫完初稿後,我讓學生們互相評改,並提出建議。這個互評的過程,既能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文章中的不足,又能從他人的角度審視問題,可謂一舉多得。我鼓勵學生修改文章時要注重論證的合理性和邏輯的嚴密性。經過多輪修改,許多學生的文章都有了大幅提升,變得更加嚴謹、更加有說服力了。
通過這樣一次寫作訓練,學生們切身體會到了寫作對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。他們學會了,好的文章,需要縝密的邏輯;而清晰的邏輯,又源於深入的思考。在教學中,我經常安排各種類型的寫作練習,如讀後感、演講詞、申請文等,引導學生通過寫作來梳理思路、表達觀點。久而久之,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。
寫作是一個將思維外化的過程,是思考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。鼓勵孩子通過寫作來記錄生活感悟、抒發內心感受,或是就某個話題發表見解,久而久之,他們就能收穫一個更加縝密的思維和更加清晰的表達。作為教師和家長,讓我們以讀書和生活的豐富內容為基礎,以寫作為橋樑,構建起孩子成長的思維殿堂。

在討論中學習獨立思考
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,僅僅在課堂上還遠遠不夠。家庭,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。因此,我常建議家長利用餐桌時光、閒暇時刻,與孩子開展一些有深度的討論。
家長可以選取一些新聞熱點、社會話題,讓孩子暢所欲言,說說自己的看法。面對孩子的觀點,哪怕稚嫩、片面,家長也要給予耐心的傾聽。可以循循善誘地追問:「你為什麼這麼認為呢?」「如果換個角度看呢?」引導孩子學會用事實和邏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。
在討論中,家長要給予孩子平等的地位,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。要讓孩子感受到,他的每一個想法都會被認真對待,他的每一個質疑都會被耐心回應。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,敢於大膽探索、勇於獨立思考。
家,應該成為孩子暢所欲言、百無禁忌的港灣。讓理性的討論成為家庭的常態,讓思想的交鋒點亮智慧的火花。在一次次平等的交流中,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必將如幼苗般茁壯成長。

將思維訓練融入親子游戲
常言「玩中學,學中玩」,將思維訓練融入遊戲,是提升孩子邏輯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徑。在我的教學生涯中,我設計了不少富於思考性和趣味性的課堂遊戲,屢獲家長和孩子的好評。
平常在家可以如何輕鬆鍛煉邏輯思維?「數獨遊戲」就是絕佳選擇。遊戲規則很簡單,在一個九宮格中,每一行、每一列和每一個小九宮格,都要填入1到9的數字,並且不能重複。乍一看,這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但只要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,排除各種不可能,最終定能找到正確答案。在破解謎題的過程中,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專注力都能得到鍛煉。
我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,要善於利用各種契機,開展一些有趣、有挑戰的思維遊戲。比如下棋、玩拼圖、猜燈謎等,都是鍛煉孩子思維能力的好方法。在遊戲中,不要急於給孩子答案,而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們獨立思考:「你覺得從哪裡入手會比較好?」「遇到困難時,不妨換個角度思考?」讓孩子在思考中找到樂趣,在克服困難中收穫自信,思維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家校齊心培養會思考的孩子
獨立思考的能力,需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,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錘煉。以觀察為基石,以閱讀為階梯,以討論為熔爐,以寫作為試金石,多方發力、循序漸進,助孩子思維全面發展。
我們需要營造一個鼓勵思考、崇尚創新的家庭氛圍,給孩子一片自由生長的沃土。讓我們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引路人,用愛的陪伴、智慧的點撥,助他們成長為敢於質疑、善於思考的AI時代新人類。
筆者簡介
Miss Charlotte Chiu
Charlotte's Writing Garden
創辦人及唯一導師
擁有豐富的英文教學經驗,致力於研究高效學習策略,讓學生透過寫作發展出思考能力。
善於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,激發他們在文字表達中發現自我,打破語言學習的框架,讓學習寫作變得有趣。
透過線上平台分享實用的英文寫作技巧,深入了解學生需求,提供最適合尖子的學習計劃,助他們在英文寫作中更上一層樓。
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無限潛能,透過正確的學習方法,可以輕鬆掌握英文寫作,為未來的學業奠定穩固基礎。